德宏职业学院课程介绍
德宏职业学院前身为德宏州卫生学校,是德宏州唯一一所以医药为主的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德宏州卫生学校始建于1960年,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1999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合格中专学校,2003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先后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昆明医学院、大理学院、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楚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联办本、专科班,积累了高等教育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8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教育部审批备案成立德宏职业学院,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
医学伦理学以对学生进行医学职业精神、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任务,是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其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为医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爱精神,提高医德修养,增强伦理决策能力。
德宏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医药为主的边疆民族地区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边疆农村和社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高等医学技术人才,生源主要是应届初中(五年制大专)和高中毕业生。因此,学院开设《医学伦理》课程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技术人才。《医学伦理学》是伦理学和哲学中最活跃、最具生机和指导意义的内容,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刻和最直接的交叉学科,是伦理学和人类生活的桥梁,是伦理学思想和精神的制度化,是生命科学技术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策略与立法的基础,具有实践性、跨文化性和全球性。80年代初,《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兴起,当时只有少数本科医学院校开始开设这门课程,德宏州卫生学校作为一所边疆中专卫校,由于种种原因未开设此门课程。
2003年,我校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办卫生事业管理本科班,《医学伦理学》开始成为成人本专科班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教材选用了李本富老师主编的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当时的授课教师只有文化学科政治教研组的杨菊芬老师,这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但在课程建设上杨菊芬老师收集了大量适合的教学案例。
2004年我校与云南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开办五年制专科班,学校根据云南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要求,将该课程定为联合办学各医学专业(含成人本专科)的专业选修课,杨菊芬老师继续担任《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任务。在成人本专科班中使用的教材有李本富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和丘祥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在五年制大专班中使用田荣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由于受成人本专科班课时的限制及五年制大专学生知识基础的影响,讲授内容仅限于医患关系、生育控制、医学高技术运用中的医学道德、安乐死、临终关怀等。但此时根据联办学校的要求,对《医学伦理学》课程进行了初步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教学多媒体课件、教案、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教学法)、成绩考核方式等相继建设成型。首先,由杨菊芬老师执笔、政治教研组其他教师共同参与下,《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初步修订出来,相应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教案、讲稿也陆续制作完成;其次,考虑到成人本专科学生课时限制及五年制大专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加之《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心灵沟通与思想传导的课程,为了避免落入传统的说教式,使教师真正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该课程尝试在课堂上广泛开展课堂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讨论、发言交流、辩论,结合典型体现高尚医德医风与人文情怀的案例和典型违背医德与人文情怀的案例开展深入讨论,增强医学生的是非观念,培养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理解患者和帮助患者的职业道德观念;最后,形成《医学伦理学》课程独特的考核办法,即出勤、课堂讨论、到教学医院实践、期中小论文等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
2008年我校从中等卫生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德宏职业学院,2009年秋季即开始招收第一届全日制专科生,《医学伦理学》课程性质发生重大转变,正式成为我校各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含联办成人本专科班)。2010年后,为使学校尽快完成从中专到大专的转变,学校对各教学科室重新进行调整,原属于公共系(2009年前为德宏卫校的文化学科)的政治教研组独立出来成为学院的二级教学机构——思政部,思政部下设4个教研室(思品教研室、毛特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医学伦理学教研室)。教研室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师资配置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由原先杨菊芬老师一人“单打独斗”转变为加上李红英老师、马春秀老师、康豪老师的医学伦理学教师团队(2011年加入新教师贾玉超老师),从此《医学伦理学》正常的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同时,教研室对于所选用教材进行了比较慎重的选择,几经变更,最后选定以秦敬民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伦理学》为主,并吸取丘祥兴、孙福川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伦理学》绪论、第十五章和卜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第三章,并按照新的教材体系重新修改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教案、讲稿、教学大纲。此时,教研室正式明确了《医学伦理学》的考核内容包括绪论、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医疗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临床诊疗实践中的伦理道德,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医技工作中的伦理道德,预防医学与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伦理道德,医学科研工作中伦理道德,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健康与医学中的性伦理道德,生命、生育控制与死亡伦理道德,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医学伦理的教育、修养、评价与监督等。考核方法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和平时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撰写期中小论文等。一方面,平时上课时通过临床典型案例引发学生互动讨论分析,明确告知参与者给予平时分加分,同时明确要求论文反对抄袭,抄袭计零分,要求引文表明详细出处,有独立见解的将酌情加分。另一方面,明确告知在伦理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不注重结论而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推导的过程。
为了提升医学伦理学课教师的理论基本功和学科科研能力,思政部于2010年、2011年分别选派杨菊芬老师、李红英老师、马春秀老师到昆明参加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2010年秋季学期举行德宏职业学院思政部首届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电子教案比赛,杨菊芬老师的医学伦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电子教案分别获得一等奖。从此,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改革活动得以有序开展。
此外,在实践教学上,《医学伦理学》课程还组织学生到医院做导医、进行医患关系的调研等,通过自身观察体会医学伦理思想的精髓。现在许多学生反映杨菊芳老师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现实生活中典型生动的案例反映展示在课堂上,促进学生对医学目的、医生责任、病人权利等伦理问题的思考,收获很大,许多学生都喜爱上了《医学伦理学》课。